潍坊职业学院坚持以“大体育观”为理念引导构建校园体育文化,不断提升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。学校体育教育始终围绕体育课程思政、运动技能教学、竞赛活动参与、国家体质标准、运动智能数据五个方面构建框架体系,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、实践运动技能、提升竞技水平、自我评价运动状态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,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健身运动习惯。
一、打造“思政+体育”一体课堂,实现体育与德育同步发展
学院在体育教学领域深入探索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汇点,以中国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创新理论为思想指导,深入挖掘体育教学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。通过集体备课,梳理出吃苦耐劳精神、拼搏精神、奉献精神等15条体育思政元素,建立1个体育思政素材库。学院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,充分发挥体育思政素材库作用,通过生动的体育人物和事迹,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、拼搏精神、规则意识、法律观念和家国情怀的培养,实现体育与德育的同频发展。
二、打造“多元+弹性”选课机制,满足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
落实学院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“七个一”工程,结合体育专项教学改革,实施了“一人一项运动专长培育工程”,充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与锻炼需求。学院依据学生兴趣及锻炼需求,每学期安排12个运动大类课程,提供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田径、羽毛球、网球、手球、体能训练、飞盘、武术、健美操、花样跳绳、体育舞蹈等30多个教学项目供学生选课。在选课过程中打破传统以自然班为单位的授课模式,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重新编排班级,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,教学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在学习过程中实行弹性调课机制,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可随时调整学习项目,确保学生毕业前至少精通一项运动技能。
三、打造“赛事+活动”锻炼模式,营造全员参与文化氛围
学院整合校内各项体育赛事,形成了班级趣味体育、学院体育竞赛、校外专业竞技三级赛事机制。通过举办趣味体育和专业竞技比赛扩大体育锻炼覆盖面,引导全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,实现了体育教学从“单一维度”向“全面覆盖”的转变。2023年,学院举办了首届体育节,赛事持续三个月,涵盖了田径、篮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武术、健美操、跳绳等12个体育项目,总参与人数超过4500人次。近三年,学院组织教练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积极参加全省、全国比赛,先后获山东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一等奖等成绩。2024年,学院承办山东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武术和健美操项目,学院通过赛前选拔、校级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,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。
四、打造“体测+规划”训练方案 学生体育素养逐年提升
学院将体质测试成绩与体育课程成绩紧密联系起来,充分发挥《美高梅app》在教育激励、反馈调整及引导锻炼方面的作用。学院通过身体素质摸底和体育课程教学,为每位学生制定体育锻炼学期计划、年度计划,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设定锻炼目标,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,在科学地锻炼中得到提升。2023年,学院1.89万名学生参与体质测试,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的优良率为5.67%,达标率为83.77%,相较于2022年提升了1.83个百分点。
五、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教学模式 数字赋能体育健康管理
学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推动“校园健康跑步”活动,通过引入乐跑软件,通过运动APP记录运动里程,并实现后台的及时监测和提醒,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潜力,实现了体育教育与大数据管理的有效融合。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、辅导员和学业导师作用,通过召开主题班会、社团活动、一站式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及时根据体育锻炼数据,优化自身锻炼计划,激励学生积极在锻炼中实现健康成长。